综合新闻
硕士研究生胡月、于文江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在线发表新型膜融合抑制剂LP-40的耐药研究进展
T20作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膜融合抑制剂,为治疗HIV的感染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由于T20在临床使用中存在易产生耐药,半衰期短,注射频繁以及成本昂贵等缺点,大大限制了T20在临床应用。在前期的工作中研究团队将软脂酸(C16)取代了T20 C末端TRM区后获得新型膜融合抑制剂LP-40,LP-40抑制病毒入侵和融合活性,以及与gp41 NHR结合的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高,而对LP-40的耐药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临床应用前景(J Virol, 2017)。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2022年6月14日,硕士研究生胡月、于文江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In Vitro 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V-1 Variants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LP-40,Enfuvirtide -Based Lipopeptide Inhibi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T20和LP-40进行了体外诱导耐药实验,共筛选得到18株T20-突变株和15株LP-40-突变株,通过对比发现相比于T20,LP-40的耐药屏障有着显著的提高;此外,除了广泛报道的集T20耐药点位于gp41 NHR区域的36-45位,研究团队发现L33S对T20有着更强的耐药性;而在CHR区域出现的组合突变NDQEEDYN并非偶然,经过实验证明NDQEEDYN为代偿性突变,可以弥补由NHR区域耐药突变带来的Env功能的损失。
硕士研究生胡月和于文江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种辉辉研究员和何玉先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医学科学创新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图. T20 和LP-40诱导的HIV-1NL4-3 gp41区域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