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刘帅博士等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发表关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标识分子的研究结果
精准诊断技术在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血吸虫病呈现以低度感染为主的流行特点,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很难确诊病人且费时费力,亟需研制可供临床及现场使用、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和快速诊断试剂。
陈启军课题组近年来一直将日本血吸虫的功能转录组学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发掘出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刘帅博士等通过对血吸虫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存在一个由15个基因成员组成的鞘脂激活蛋白样蛋白(saposin-like protein)基因家族?;虮泶锕媛煞治鼋峁允靖没蚣易逶谘媲秩胨拗魈迥诤笙灾系鞅泶铮?/SPAN>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其中四个鞘脂激活蛋白样蛋白(SjSAPLP1、SjSAPLP 3、SjSAPLP 4和SjSAPLP 5)可被血吸虫感染动物及患者的血清免疫识别,其中包括最近报道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标识分子SjSP-13/SjSAPLP1(Xu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4)。ELISA结果显示,SjSAPLP4和SjSAPLP5对低度感染患者的免疫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和96%,显著高于SjSP-13的敏感性88%(p<0.05);三个抗原的免疫诊断特异性均为100%,与肝吸虫病、肝包虫病及旋毛虫病等扁形寄生虫病患者血清不存在交叉反应。本研究新发现的免疫诊断标识分子SjSAPLP4和SjSAPLP5进一步提高了血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对低度感染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分子的应用将为我国血吸虫病总体防控策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